首页>>信息时空

偶遇制砚大师王开全先生随笔

日期:2022-08-29 08:27:05 作者:王昕 蒿丽萍

  8月27日,秋风送爽,瓜果飘香。在著名书法家尚廷震收徒仪式上我认识了中国制砚大师王开全先生。

1.jpg

全神贯注

  王开全,字砚田农,费县人。第二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大师,金星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十几次荣获国家级、省级砚文化展览会金奖。他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砚台雕刻制作,九十年代初进入费县石刻艺术馆,后期成立砚田农工作室,二零一三年加入银光文创园。工作室自成立以来,二十多年来,先后培养了十几位砚雕艺术工作者。

2.jpg

  惺惺相惜(左王开全先生,中徐学胜先生,右尚廷震先生)

  今日尚廷震先生收徒仪式上,王开全先生穿着简单朴素,话语不多,似乎淹没在众多书画家中不显山露水,但他谦和的微笑,睿智的目光还是吸引了我。恰巧二人相邻而坐,就交谈几句。一开口,便感觉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艺术大家了。午宴后,王开全先生邀请去他工作室喝茶,我欣然前往。

3.jpg

情深似海(左王开全先生,右徐学胜先生)

  王开全先生工作室“名砚坊”,由他的好友尚廷震先生题写。三个大字,气势磅礴,字字千钧,凝聚着二人的深情厚谊,也表达尚廷震先生对王开全先生制砚艺术的认可和赞许。名砚坊上下两层,有七八十平方。一楼一进门,是一堆原石。虽然堆放的有点乱,但每块石头都是经过王开全先生精心挑选的,形态各异,隐隐一块块“璞玉”。的确,看似普通的一块石头,经过王老师的艺术加工后,就成了一件璀璨夺目的工艺品。王老师有一双点石成金的妙手。

4.jpg

河蟹砚(和谐砚)

  简单的工具,琳琅满目的艺术品,谦和的笑容,质朴的话语,似乎我身边就是一位淳朴的兄长,而不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中国制砚大师!大师见多了,艺术品看多了,眼就有点“刁”,但是,看到王开全先生的作品,我还是耳目一新。选料万里挑一慧眼独具,创作精雕细琢又不露斧凿之痕,件件端庄典雅又不失天然气韵,琳琅满目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……一件艺术品,原材料往往是千辛万苦弄来,创作时又经常历经十天半个月的精心打磨,可以说,王开全先生用超常的艺术天赋和辛勤的汗水,为每一件作品注入灵魂,赋予生命。追求极致,废寝忘食,如痴如醉,无怨无悔。王开全在制砚艺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,一往无前。

5.jpg

回赠墨宝

  王开全先生德艺双馨,淡泊名利。他就是喜欢制砚,痴迷制砚。平时一副农村老大爷的质朴和善,笑容可掬,一旦沉浸在创作状态中,他立即物我两忘,心无旁贷,雷打不动。他创作,似乎气沉丹田,庄严肃穆,沐浴着神圣的光芒。观者有幸,不由肃然起敬。

6.jpg

春夏秋冬四方砚

  素昧平生,王开全先生就送我一块价值不菲、独具匠心的“河蟹砚”。他说,不为什么,就是觉得投缘。我推辞不掉,就欣然接受了。欣赏把玩一番,我送给先生一幅乐之先生的墨宝《仁者寿》,表达对这位艺术长者的褒奖和敬意。

7.jpg

巧夺天工

  王开全先生是制砚世家,桃李满天下。他的弟弟王立华也是制砚名家。王开全的长子王涛现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,十四岁时已学会独立制砚,十七岁远赴安徽、广东等地,广访名师,潜心学习和研究各流派的制砚风格、表现技法,设计理念。其制砚风格是将北方的粗犷、敦厚与南方的细腻、柔婉融为一体,形成了细腻不失奔放、柔婉内含敦厚的制砚风格。次子王法元,雕刻设计彰显出独特的个性:粗犷而豪迈、淳厚而朴实的风格。弟子涂庆怀十六岁拜师学习,从事制砚行业二十余载,制砚技艺深得老师真传,并搏众家之所长,作品独具匠心。弟子徐效见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艺术系,其作品工艺细腻、刀法精准、古神现韵、颇具特色。弟子王伟、王群、王安、王法斌、涂荣斌等均可堪称后起之秀,精品频出,好评如潮。

8.jpg

琳琅满目

  名砚坊与尚廷震先生的工作室相邻,二人经常一起探讨艺术,共话人生。他们不仅是艺术知己,还是发小。我们正在聊天,尚廷震先生来了,三人一起到尚老师工作室喝茶。又是一番兴致。


再访沂蒙煎饼姐刘学花